弓友之家

标题: 传统射箭的三种常见射姿(2)—大架(大拉距) [打印本页]

作者: 弓友之家    时间: 2015-8-25 20:36
标题: 传统射箭的三种常见射姿(2)—大架(大拉距)
      编者按:目前在传统弓领域最为争议的话题之一,就是拉距的大与小,通常的认识是小拉距与现代反曲相接近,甚至有弓友认为小拉距就是模仿现代反曲的动作,与之相反的大拉距通常认识就是古代的传统射法或者说是正统说法,并为此争论不休,本系列由资深弓友老周撰写,共分三篇,分别为大架、中架与小架,在此编者将架后面注释为拉距,便于入门弓友的理解。

作者:老周 来源:手战堂射箭录

      大架是最体现“射箭当射长”的一种射姿,也是能最大限度发挥弓箭威力的一种射姿。谈起大架射姿,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日本弓道。近年来,在恢复中华传统射艺的过程中确实有许多人在借鉴日本弓道的技术动作,但并不代表“大架”就是日本弓道独有的一种射姿。


日本弓道射姿(大架)



古埃及壁画中的射姿(大架)



古代亚述浮雕中的射姿(大架)



明《武经射学正宗》里的射姿(大架)


一、技术特点


大架射姿


      大架的外在动作特点是:前、后肩平;两肘尖平;微抬小臂、放松手腕,保持手背与箭平(注意下图中的三条红线)。这样的射姿,在人体生理结构允许的的条件下,用最舒展和稳定的方式将拉距增加到了最大。



大架射姿  三条水平线

      大架射姿中,手腕和手掌部分的放松是保证发力一致性和射击准确性的关键要领之一。形象点讲,可以把小臂想象成一根棍子、手腕是一个连接环、手掌是根绳子、拇指是个钩子;你用钩子(拇指)钩住弦,然后斜握着棍子(小臂)的一端(肘尖)向后拉弦。这时连接环(手腕)、绳子(手掌)和钩子(拇指)都是被动受力的,你只要控制棍子(小臂)即可,用力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很高。如果手腕和手掌主动用力,就像在连接环和绳子上加了干扰力,那么力的一致性受到破坏,准头也就没了。



大架射姿  后手用力示意图

      大架的另一个重要的隐性技术特点是肩、背部的持续“展持”用力,也是其技术动作和小架或现代反曲的一个很大不同点。下图中的黑线示意了正确“展持”的用力部位和方向:肩胛骨中部的肌肉不用力;上部的肌肉用力使两肩分别向两侧撑开;下部的肌肉向中间逐步收紧。从外部看,身体像是静止不动的,但内部却是在持续“加力”、“拉开”。



“展持”用力示意图

      这种隐性的“展持”发力是伴随着瞄准和稳定,持续、缓慢展开的。换句话说,要缓慢地边瞄准、边展开、边稳定,在达到“彀极”(拉满弓状态)撒放前,需保证力不能断、瞄准不能偏。这是大架技术动作中最难掌握的要领,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体会
      初习大架的时候,为了能做出后手“绝”的动作,形成散放后两臂对称展开呈“大”字型的残姿,容易刻意用力向后“扯”弦撒放,这种错误动作其实就是因为没掌握肩、背部的持续“展持”用力,以及手腕放松这两个隐性技术要领。

二、优点
三、缺点
四、主要用途
正因为大架射姿美观、威力大的特点,其用途主要也在近距离杀伤和文射(或礼射)上。

1. 近距离杀伤:软弓、重箭、超大拉距,近距离杀伤威力大。
物理定律中,做功量等于力乘以距离。所以要使飞出的箭获得相同的动能有两种方式:小拉距、大弓力;或小弓力、大拉距。下图是一把60磅黑寡妇PL长弓与一把40磅猎鹰I的拉力曲线及储能比较图。



小拉距与大拉距的储能比较图

      黑寡妇PL长弓在27”拉距时的拉重是56.89磅,储能68.10焦耳;猎鹰I在34”拉距时的拉重是41.08磅,储能67.02焦耳;如果忽略弓体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两把弓的储能差不多,箭获得的动能也应相近(箭的杀伤性也相近)。
      但是,拉一把57磅的弓和拉一把41磅的弓,对人的力量要求差别是很大的。这意味着哪怕一个人的力量偏小,拉不动重弓,但依然可以通过运用软弓、重箭、超大拉距的射法达到一样的杀伤效果。这一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也是大架射姿的魅力所在!
      另一方面,由于能支持大拉距的弓,弓体都比较长大,自重也较大,弓体能量转换效率一般不如短小的弓(有关弓形效率的问题,以后另行撰文分析),而且大架射姿的靠位高,连带前手位置也较其它射姿高,这一点不利于远距离目标的瞄准,所以这种射法往往侧重于近距离杀伤,即“射深”

2. 文射:对称发力,动作舒展、优美,健身效果良好。
日本弓道的研习者中女性接近一半,恐怕和大架的这个优点大有关系。







弓道美女


五、杂谈
      这个系列里的三种射姿概念,是笔者归纳总结当前几种常见射姿的技术特点后提出的,命名时套用了“小架”、“大架”、“平架”这三个名称,但其定义已经不同于《武备要略》、《武经射学正宗》等古籍中提到的“小架”、“大架”、“中平架”的概念。

      开始写这个系列之前,有朋友劝:你这是在颠覆历史共识!自己也疑虑,这样说会不会有混淆视听之嫌。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写出来,原因有三:
      没有在第一期中对这些加以澄清是我的失误。如因此造成大家的疑惑,我在这里表示歉意。如果想看古籍中对三种射架的定义,可以搜索微信订阅号《正鹄射学》,在历史文章中找《明代射法研究系列之武备要略三射架(附谈骑射三姿)》一文。

六、附录
“礼失求诸野”。不论民族情绪,日本弓道在“大架”射姿的技术总结和规范仍是我们今天可以直接获得的最好借鉴。在此附上日本弓道《射法八节图解》。














(未完待续)









欢迎光临 弓友之家 (http://bowhome.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