骍骍角弓,翩其反矣。“中国民间很多传统武术一直在流传,没有间断,唯独作为六艺之一的“射”,其传承的脉络不可行。”希望这篇介绍角弓制作的小短文能让更多的读者对弓箭文化感兴趣。作者:曹起 弓匠:高翔 来源《碧山07》 角弓的制作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大方面的流程: 一是选材。主要是选择胶材、胎材、角材、筋材、梢把材。 二是解材。主要是解熬胶材、解制胎材和梢把材、解蒸角材、解撕筋材。 三是合材,古人叫“白活”。主要是插贴梢把、黏合角胎、修整弓体、铺治筋层。 四是调试,古人叫“挑盘”。主要是定型上弦、调整平衡、调正弓体。这之后还要通过实射检验、修整瑕疵。 五是装饰,古人叫“画活”。主要是防潮保护、装饰美化。 角弓制作所需要的原料 (壹)选材 选材是成功做好角弓的第一道程序,需要收集的基本材料有:南方的大水牛角、江西的三年以上的楠竹、牛背筋或蹄筋、大黄鱼鳔、做弓梢和弓把用的坚韧木材。今天虽然物流发达,但要收集到合格的材料并不容易,由于产地没有古代那种明确的制弓材料质量标准,导致品质保证成了取材的最大困难。花一万多元钱买来的数百对牛角,其中能够用来制作角弓的只有几十对。大黄鱼鳔现在也是非常稀缺,由于被当作一种对皮肤有特效的营养品,它的价格已经涨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品质却无法保证。 左 白水牛角中 黄鱼鳔右 蹄筋(此处图片欠奉,如果有搜索到的网友烦请传上来,谢谢) (贰)解材(对材料进行加工) 所收集到的上述材料中,每一样原材料都需要经过深度加工才能使用。 牛角:牛角取外侧片方能使用,因为外侧片在垂线上是正直的,因而可以用来做弓腹的角片。将这部分沿着外侧的弯曲线锯开,取下,然后打磨成合适的厚度。这样的牛角需要一对角上的,以保证其大小和品质相近。 牛筋:牛背筋或蹄筋初买来是一个整体,需要将其分解成极细的纤维,这个处理过程叫作筋活。撕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而筋纤维的粗细和长短,则对一把角弓的品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鳔胶:大黄鱼鳔是鳔胶材料中比较好的一种,出胶率高,且成胶的凝固点较高,非常适合用来铺筋。但是熬制的过程和火候直接决定了胶的品质。首先要将买来的干鱼鳔浸泡一天一夜,然后放到蒸锅上蒸烂。再放到研臼中手工将其砸成糊状。最后将糊状物溶入热水中,过滤,便得到了胶液。将胶液倒入浅盆晾干,便得到了易于保存的胶块。下次使用前只要用温水将其按照一定的比例化开就行。 撕筋丝 熬好的鱼鳔胶 干、把、梢:楠竹、桑木等材料,是制作弓胎、弓把和弓梢的材料。首先所有这些材料都要阴干一年以上,然后要对这些材料高温蒸煮以杀虫和去脂。这个过程最好在冬天进行。我为此特制了长方形的不锈钢水槽。然后需要对弓梢和弓胎材料进行预弯,以便下一步组合成反曲的弓胎。弓梢、两副弓胎和两副弓把这五个部分,需要用精密的插接法结合。弓胎面平整,渐变合理,弓梢端正,都是非常重要的。 (叁)合材(白活) 黏合弓胎和牛角:接下来是用浓胶黏合弓胎和牛角,这一部分在以前通常用走绳和压马来固定。但由于走绳容易拧偏,因此我改做用G形夹来将弓胎和牛角黏合固定。 角弓弓胎组合 铺筋:以上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才能进入铺筋的环节,而铺筋也是技术难度最大的环节。铺筋需要在秋天进行,这时候气温、环境都是最适宜铺筋的。铺筋必须在封闭的室内进行,以防流动的空气不均匀地带走水分。将一组组的筋丝在一定浓度和温度的胶液中充分浸泡,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铺在弓胎面上。一层铺完,需要等到这一层充分干燥后才能铺第二层。因此铺筋并不是在一天内完成的。筋层凝固干燥后变得特别坚固,起到了为弓背提供张力的作用。但是掌握好铺筋的顺序和厚度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弓的力量和强度。铺好筋的弓要从冬季晾至来年春季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铺完筋的角弓 (肆)调试(挑盘) 挑盘:挑盘即调整弓形的意思,这也是制弓中最难的技术之一。反曲的弓臂需要借助挪子,即两个弯曲的木块来弯成正曲,然后慢慢弯成弓形,上弦,解除挪子。这时候弓形的变化便看出来了。需要通过挑盘,即对筋面和角片进行适当的打磨,来使弓形变化合理、端正,这是一项非常微妙的技巧,需要极高的悟性和丰富的经验。因为筋角的变化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看出来。完成挑盘的弓,将弓梢切削打磨成型,一把角弓的白活便完成了。 (伍)装饰、防潮(画活) 画活:画活包括对弓体的防潮和装饰。最简单的防潮处理是大漆。此外桦树皮也有很好的防潮作用。这两种材料也可以巧妙地和装饰结合起来。我在DIY的过程中自我摸索出一套层次丰富的画活技法。首先是材料,我特别重视各种材料的运用。在一把弓的装饰上,通常会用到暖木皮、藤条、珍珠鱼皮、桦树皮、大漆、色漆等材料,在画活中往往是一种你中有我的有机组合。如果精通这些装饰材料的搭配组合方式,作品自然会有一种深邃的层次感。 推大漆之后的画活效果 =================以下为《碧山07》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将手工艺的话题往前推了一步,将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纳入了探讨范围。探寻了不同地区手工艺人,以及介绍一些基于传统手艺之上的设计和活动。同时也有对于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反思与改革,以及探索其对于改进手工艺人生活的可能性。 《碧山07》通过对现代一些手工艺工作室的描述,探讨了传统手工艺如何融入现代设计,并在现代的社会中保存并发展下来。可以说,这种探讨为保存手工艺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主编简介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出版人,《碧山》杂志书主编。现居黟县、北京和合肥。2002年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三年展——中国艺术三年展(后更名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创办《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2011年和欧宁发起碧山共同体计划,开始致力于乡村建设。 |
|Archiver|手机版|备案号:黑ICP备15005259号-1|弓友之家
GMT+8, 2025-4-4 05:54 , Processed in 0.13096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