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晓 来源:知乎 在网上看到这种说法 1.软梢弓的优点是,靠近弓梢的地方仍然可以发挥弓片弹射的作用,但要求弓片抗扭性能要很好,也就是对制作材料和工艺很讲究,要求很高。 这是一个传统弓爱好者们争论已久的问题,但一直没有比较科学的总结。先放一张图吧。 这是一个外国爱好者的做的总结,左边的working limb指的就是弹性弓梢,右边的static limb指的就是硬质弓梢。 1、软而相对短的弓梢由于本身也参与形变蓄能,同时质量较轻,会有更高的效率,但拉力曲线可能更接近无弓梢设计,相同拉重拉距下地蓄能可能不如硬而长的弓梢——适合发射高速轻箭。 2、硬而长的弓梢本身会消耗弓的蓄能,效率偏低,但可能具有更高的蓄能潜力——适合发射低速重箭,所谓长弓大矢,近身而发。 3、弦垫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弓弦打伤弓片,同时防止翻弓。 4、“拉感”是一个比较主观的说法,所对应的可测量量应该就是拉力-拉距曲线了。拉感好,应当是指拉力曲线较平缓,也就是比较接近直线;拉感差,则是拉力上升较陡峭,在小拉距时的斜率比较高,极端的例子就是现代复合弓,为了追求蓄能拉力曲线差不多是个梯形,初期上升极快——所以,拉感好的,应当是软梢弓,而硬梢弓则差一些,但有蓄能优势。 其实只要是反曲弓,拉力曲线都会出现初期上升陡峭的现象,这是由反曲的性质决定的——反曲意味着弓只要上弦就会存在很大的应力,那么初期拉力增加快是个很自然的结果。关于弓梢长度,有人依据匈牙利弓做了一个物理模型进行了推算,这个结果我想应该比较直观: http://www.uni-obuda.hu/journal/Horvath_Kortvelyesi_Legeza_6.pdf 这里的参数+/- 的百分比就是弓梢长度变化,很明显,越长的弓梢拉力初期上升更快(假如拉重一致),不过这个模型似乎对弓臂的建模较简化,没有考虑到反曲的作用。 ===========编者注:以下内容和本文主题关系不紧密========== 如果看到这你就不看了,我想说,你错过了很多美。我一直认为,传统弓的弓梢,乃是弓具外形的画龙点睛之笔,一张弓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弓梢的角度,长短所决定的。相比之下现代反曲均采用一体式的弓梢结构,千篇一律,少了几分灵气。软弓梢的最典型代表,在我看来自然是传统韩国角弓了: 这是所有传统弓中,线条最优美,最流畅的一款,弓梢的曲率,长短,如同是自然的生长,简直是弓体曲线的完美延伸!有如美国空军的F-16,外形靓丽而不张扬,但缺少一丝霸气。 虽然外形很像一体式弓梢,实际设计却依然是传统的V型槽插接式: 这个截自youtube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jPOkPl5jQg中间弯曲的部分为竹制,两边就是弯曲的弓梢,木质,中间的小木块是弓把的主要部分。在最后的“组装”过程中,弓梢末端平直的部分是不会被筋丝以及牛角覆盖的,所以这个部分即使发生形变(的确会发生),蓄能也是非常小的,主要优势应该是轻便。 这是一些韩弓的拉力曲线,来自graph (Page 1) 初期依然是比较陡峭的,韩弓虽然是软梢,但由于极大的反曲,拉感应当并没有那么柔顺。但是一些现代的层压韩弓由于材料所限(玻璃纤维的极限形变不如传统的筋和角),只能有比较小的反曲,所以拉感应当会柔和不少。 现代反曲均采用一体式弓梢,无论是竞技反曲还是传统层压反曲,这是HOYT的反曲弓片,一体弓梢的特点是保持了跟整个弓臂类似的强度,所以虽然看上去是软梢的设计,实际形变也相当的小。 这是一种现代反曲的拉力曲线: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土耳其弓以及类似的印度-波斯角弓的弓梢——古代弓中的邪典! file:///c:/users/rain/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4a468cc6b169a093c4f326c7fe2f37ce_b.jpg这是一个国外爱好者复制的土耳其角弓http://paleoplanet69529.yuku.com/topic/60635/Blue-Turkish-bow-64-at-30#.VKjToCvF9Hc,我极其喜欢这种分段式的弓梢设计,强烈的段落感和线条感,弯曲的弓臂配上折线形的弓梢,整个弓的外形非常的灵动,尤其是末端猛然翘起的小梢,如同短跑运动员踮起的脚掌,充满了生命的力与美。这种半硬半软的双节式弓梢设计综合了硬弓梢的蓄能和小弓梢的效率,使得土耳其弓差不多是初速最快的传统弓。 这是国际顶级制弓大师 Adam Karpowicz对自己制作的几张土耳其弓的测试,可以看出拉力曲线相当陡峭,箭的初速更是惊人。其中专门用于射远的flight bow,最大初速达到了360fps,超过109m/s,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当今的复合弓,当然拉重也是惊人的125磅。但是即使是拉重较低的72磅战弓,也能做到接近300fps的最大初速。 这是制弓大师Lucas Novotny制作的印度-波斯角弓HornBowPersianRed和HornBowIndoPersian 这可以算是“两段式”弓梢更加极端的例子。土耳其弓的弓梢,只有最外段是不覆盖牛角的,而印度波斯角弓则连内段都没有覆盖,于是它可以有更加夸张的弓梢角度,整体曲线更加凌厉。但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弓梢内段没有牛角的支撑而需要做的较粗,所以效率应当是不如土耳其弓的。 印度波斯角弓还有一个更极端的变种——螃蟹弓(Crab bow),弓体更短,弓梢所占整体比例更长,略不协调的比例有一种奇特的美感——我很小,但我一点都不温柔!关于它的性能,可以看这个小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3MjkyNTQw.html?from=y1.2-1-103.3.10-1.1-1-1-9当然标题并非完全错,毕竟印度曾经是莫卧儿王朝嘛 HornBowCrimeanTartarBlue 最后我想提一下自认为曲线最好看的弓,结合了土耳其弓和韩弓之美的——克里米亚 鞑靼弓——弓梢设计接近土耳其弓,弓臂的曲线则更像韩弓,我本人的收藏正是这种弓的一个现代层压复制品。 |
|Archiver|手机版|备案号:黑ICP备15005259号-1|弓友之家
GMT+8, 2025-4-4 05:54 , Processed in 0.1218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